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服务时间08:00-24:00免费课程/题库
微信扫一扫
很多高中学历的考生,为了提升学历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来报考青岛成考高起专的考试,那么今天青岛成考网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青岛成考高起专《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三的内容,具体如下。
2022年青岛成考高起专《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三
[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参考答案:D
[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位作家说,要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__。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依次给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1)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______。
(2)他思想僵化,满脑子的______,所以老是迈不出前进的步子。
(3)侵略者掠夺、扩张的野心是绝 对没有______的。
(4)怪了,我的手机怎么突然不见了呢?难道会______?
A施行清规戒律界限不翼而飞
B实行清规戒律界线不翼而飞
C施行金科玉律界线不胫而走
D实行金科玉律界限不胫而走
参考答案:A
[问答题]作为生物的社会①
刘易斯·托玛斯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②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 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4只或10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的拱券。一开始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而是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分群的时刻来到,老蜂王打算带着它的一半家口离窠而去,这时的景象就像蜂窠在进行有丝分裂。群蜂一时来回骚动,就像细胞液里游动的颗粒。它们自动分成几乎一点不差的两部分,一半跟着要离去的老蜂王,另一半跟着新的蜂王,于是,像一个卵子分裂一样,这个毛茸茸晶黑金黄的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每一个都拥有相同的蜜蜂基因组。
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并不是昆虫所独有。粘菌的细胞在每一个生命周期都在做着这样的事。起初,它们是一个个阿米巴①状细胞在到处游动,吞吃着细菌,彼此疏远,互不接触,选举着清一色的保守党。然后,一阵铃声,一些特殊的细胞放出聚集素,其他细胞闻声立即聚集一起,排成星状,互相接触、融合,构成动作迟缓的小虫子,像鳟鱼一样结实,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子实体,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往独来,雄心勃勃。
鲱鱼②和其他鱼类的群体有时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如此协调,以至于整个群体从功能上似乎是一个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成群的飞鸟,特别是那些在纽芬兰③近海岛屿的山坡上作窝的海鸟,同样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 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贮存、处理、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我们的生物功能,或许就是建筑某种丘。我们能够得到整个生物圈中所有的信息,那是以太阳光子流作为基本单位来到我们这儿的。当我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克服了随机性而重新安排成各种东西,比如,弹器、量子力学、后期四重唱,我们或许对于如何前进会有个更清楚的概念。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科学中使用的通讯系统应能为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积累机制提供简洁而易操作的模型。齐曼在近期《自然》杂志上著文指出,“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零零碎碎的知识系统地公布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他接着写道:
一份期刊把各种各样……大家普遍感兴趣的知识,从一个研究者传递给另一个研究者……一篇典型的科学论文总是认为自己不过是一条大锯上的又一个锯齿——它本身并不重要,但却是一个更大项目的一个分子。这种技术,这种使得许许多多以微薄的贡献进入人类知识库的技术,乃是17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秘密所在,因为它获得了一种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发出的共同的、集体的力量。
改换几个术语,降低一下格调,这段话就可以用来描绘营造白蚁窝的工作。
有一件事让人叫绝:探索(explore)一词不能适用于探索活动的搜索一面,但却起源于我们在探索时发出的声音(英文explore,其语源拉丁语explorare有“喊出”之意——译者)。我们愿意认为,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的、静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几个阶段是这样。但后来,或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时,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注释】
①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李绍明译。刘易斯·托玛斯是美国医学家、生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②[鳟(zūn)鱼]一种背部淡青略带褐色、侧线下部银白色、全身有黑点的鱼。
①[阿米巴]“变形虫”的译音。变形虫因虫体赤裸、柔软,形体不定而得名。②[鲱(fēi)鱼]一种身体侧扁而长,背部灰黑色的鱼,生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经济类鱼。③[纽芬兰]北美洲东部的岛屿,属加拿大。
本文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开头这个自然段,用比拟的手法,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文章从参加年会的科学家们入笔,由人及物,把话题巧妙地引向对昆虫等生物的生活习性的探索。这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为全篇写作定下基调,可以说是全文的“文眼”。 [问答题]邹忌讽齐王纳谏①
邹忌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①。朝服衣冠⑤,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⑦?”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⑧,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⑨,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⑩。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⑰者,私⑫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⑭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⑮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⑯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⑰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⑱,闻⑲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⑳而间进;期年㉒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㉔。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齐策》。编订者刘向(约公元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②[修]长,这里指身长。③[尺]古代的尺比现在的短。④[昳(yì)丽]光艳美丽。⑤[朝(zhá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⑥[窥镜]照镜子。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旦日]明天,第二天。⑨[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⑩[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⑪[美我]这里是意动用法,即“以我为美”的意思。⑫[私]偏爱,动词。⑬[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⑭[宮妇]宫里的妃子。⑮[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⑯[蔽]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⑰[面刺]当面指责。⑱[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公开或背地里议论(君王的缺点)。谤,公开指责、批评别人的过失。讥,暗里谴责、非议。谤讥,在这里没有贬义。市朝,公共场合。⑲[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⑳[时时]不时,有时候。㉑[间(jià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㉒[期(jī)年]满一年。[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 是什么呢? 参考答案:
本文记叙了邹忌以切身感受的“比美”之事设喻,讽喻齐王;齐王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最后成就霸业之事,说明了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的道理。邹忌的这个治世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应该看到,《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策士言行的史籍,本文末尾所写纳谏的效果与作用不过是策士夸张的说法而已,不一定可信。
[问答题]历史的回声①
——汴京包公②湖情思
王大海
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包公湖畔,游人如织。
新近宣告落成并开放的包公祠内外,观者云集:青年,老者,干部,外宾,农妇……还有身披艳丽时装的摩登女郎等等。可能受到这座建筑物恢宏气势和沉郁色调的影响,这里较少在一般游乐场所出现的爆发性的欢声笑语,人们的交谈声是低低的,更多的人则似进入了历史的沉思……
一
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在询问那位老者:“爷爷,包公官有多大?他是个党员吧?”老人呵呵一笑:“他可不是党员,他的官嘛,打个比方,和现在北京市长差不多。不过那时和现在不一样,市长还兼法院院长。要不他怎么该审陈世美的案子呢……”
红领巾眨着好看的大眼睛还问:“那包公也是个当大官的,他怎么不向着当官的,敢情他们内部闹矛盾吧?”
老者收敛了笑容,拉起孙女匆匆走开了:“小孩家,莫乱说。”
二
蜡像厅是人们驻足较久的地方。那衣着入时的女郎高举纤手在向她的男友侃侃而论:“秦香莲,窝囊!换了是我,俩孩子交给老包处理,自己走自己的路,找个比陈世美强的气气他。”
男友红着脸,声音低八度:“那不是因为爱情嘛!”
女郎的声音提高八度:“他不爱她,她还爱他个屁,贱脾气!”
三
在正殿里,在呈古铜色的、庄严肃穆的包拯像前,两位干部模样的人在低声交谈。
甲:“我看这包公祠可以附设党校分校或特别班,联系历史,联系实际学习,对不断整顿党风大有好处。”
乙:“人大会议选出新的主任、市长、法院院长,应该到这里举行宣誓就职典礼。”
四
附近几个人,从他们的言谈听来大概是科技工作者。
其一端详着两口铜铡在自语:“这铡……还显小了一点,威慑力不足……现代人的胆子比古人大多了。”
又一位也是心不在焉地:“我在想……”
“你又在想什么,我倒真愿意听听你在包黑子大殿上还能搞个什么发明创造?”
“西方不是有什么‘测谎器’么?我想在两口铡上能不能安个什么电子装置,凡是贪官污吏或有严重以权谋私行径者,一接近它,铡口就会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这样一来,如果让现任官吏到这里列队走过,其中某些人的表情一定是十分好看了!”
“设想好得很,可惜,不等你的发明创造成功,恐怕已经把你安排到应该去的地方去了……”
五
另有两位中年人,一个较胖一个较瘦,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思辨性争议:
胖者:“‘四人帮’那会儿提出‘清官比贪官可恶’,到底是什么道理我至今没有弄通。是否因为清官多了,国泰民安,就延长了封建皇朝的统治;倒不如多几个贪官,民不聊生,老百姓就会起来闹革命,因此,客观上就是贪官推动了历史前进。”
瘦者:“那是他们故弄玄虚的‘理论’,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实质上叫‘做贼心虚’。‘反清官论’者,其实不过是怕‘影射’,怕人们论清官骂昏官,骂来骂去骂到他们头上,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六
一位戴有深度近视眼镜,看样子像历史教员,独立中庭,徘徊沉吟,似有无限感慨:
“包拯的时代已过去近千年之久了,逝者如斯!人民怀念他,自然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刚直不阿,因为他伸张了正义,因为他用锋利的铡刀斩断了一颗颗罪恶的头颅,他是我们漫长的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总应该是法治而不再是人治的时代了吧?《国际歌》唱得何等好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
难道还应该寄希望于‘清官’,难道还要向一位清官顶礼膜拜?为什么……”
七
暮色已经苍茫。我们离开了包公祠。在归途上,我们在为听到了这些话而凝思。
忽然想起了一位西方哲学家说过的话:
“产生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
我想说一句:
“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
【注释】
①选自《杂文界》1988年第5期。②[包公]就是包拯(999~1062),北宋著 名清官。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请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段意。
参考答案:
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由包公祠前人们的沉思、低声交谈,引发争论。第二部分(1~6节)通过六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逐层深入的对话,表现了人们对“清官”的种种看法和对现实的态度。第三部分(第7节)由西方哲学家的话,得出“膜拜清官的人民更是不幸的”这一结论。
【结尾】以上是“2022年青岛成考高起专《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三”的相关内容,更多山东青岛成考试题题库、复习资料、备考技巧、考试内容、历年真题等,敬请关注青岛成考网www.qdlzx.com/。
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 青岛成考高起专
青岛成考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429504262@qq.com